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君子修养的表现,也是担当的一种境界。作为卫华集团的“财务管家”,佟保利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以卓尔不群的远见和海纳百川的格局,推动财务政策不断革新,强化内部控制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为集团发展保驾护航。作为2019年卫华君子之担当奖获得者,佟保利表示,担当不一定非要体现在重大事件、重大项目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刻,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01 担当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价值追求 在同事眼里,佟保利是个特别爱管“闲事”的人,无论分内还是分外的工作,只要发现有问题或有可改进之处,他都会主动参与解决,并善始善终。常人看来,做的越多,出现失误的概率越大。佟保利却认为,公司给予了相应的职位和福利待遇,工作中敢于作为、敢于担当,才是自我能力提升的过程。2016年下半年,佟保利在对公司资金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时,发现公司潜在的资金管理风险问题——集团总部资金高度集中,而各子公司缺乏现金流管理意识。每月资金结算时,只有总部负责收支统计,所有的资金管控压力全部集中在了集团总部。彼时起重行业正处于低谷阶段,受整体市场下行的影响,长垣起重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佟保利以超强的职业素养敏锐察觉到,在机遇与挑战 并存、风险与发展同在的关口,卫华要保持行业的领军地位, 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来一定会牵制集团的发展。如何才能解决这种问题呢?佟保利当时很犯愁,一时束手无策。经过半年多的调研,在集团领导的决策和大力支持下,佟保利开始在集团各子公司推行“以收定支”政策,培养各子公司经营管理层加强现金流管理的概念和意识,让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但集团制定的“以收定支”财务政策有相当大刚性,执行得很干脆,没有任何缓冲时间。政策执行初期,各子公司极其不适应,纷纷叫苦不迭,反对声音铺天盖地而来,但佟保利顶着巨大压力依然“铁面无私”地选择坚持。反应最强烈的是采购系统。未实行此政策前,采购系统所用资金都是按需从集团调拨,无需考虑资金问题,所以采购时通常是全款支付后再提货。实行以收定支政策以后,集团不再为其调拨资金,需要根据自己资金情况考虑物资采购的情况,一旦资金不足就无法按照生产需求进行物资采购。为此,采购系统负责人也曾与佟保利产生过分歧和争执,但集团非常坚决地支持政策开展,采购系统开始创新地按照日常生产需求采购,积极与供应商谈判,争取将全款改为预付款,将预付款改为货到付款,逐步提高了采购系统的业务能力。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推进和采购模式的创新,目前,卫华子公司已与各大供应商协议执行零库存政策,更大程度节约资金的时间成本。政策执行至今,各子公司经营管理层对现金流平衡有了清晰的概念,资金统筹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有效降低了资金运营风险,确保公司长期平稳运行。在佟保利眼里,工作没有部门、职级、大小之分,只要能促进公司业务发展和提升的,都是应该做的。他说:“担当职责所系,还是一种自觉,更是内心深处自发的价值追求。”02 担当是一种躬身入局的态度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财务资金安全重于天,平时工作中,佟保利总是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未雨绸缪,躬身入局,主动担当。2017-2018年,佟保利发现公司当时订单质量普遍不高,认为财务有必要对大额订单进行集中管控,于是便决定加大业务订单财务审核力度,出台三级订单分层财务审核机制,必要时一票否决。 佟保利与业务发展商及客户进行沟通但这样做的弊端是,本来可以签约的订单,由于不符合财务审单的要求,最终只能放弃。有订单不签,是一件特别不正常的事,绝大多数人都很难理解,不相信这世上还存在有钱不挣的人。但令让他们愤怒的是,政策居然影响到了自己签单!“大额订单,利润较好的订单,不就是付款稍晚点儿,为什么不能接?!年终销售任务完不成谁负责?!”一个个尖锐棘手的问题,一股脑全都反馈到佟保利这里。佟保利并没有慌乱,面对多数人的质疑,他坦然一笑。在他看来,付款条件普遍较差的时期,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亏损的订单,否则质量不高的订单长期叠加,公司的经营情况必然会产生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时候市场危机过了或风险解除了,政策自然会随之发生变化,但在此之前,该执行就得执行。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佟保利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躬身入局,继续主动担当。为了打消多数人的顾虑,他协调法律中心与财务联合处理订单,结合企业运营情况给出专业意见,让相关人员对风险把控有了清晰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在运营机制上进行创新,通过递进式的业务宣贯、风险讲解等途径向业务发展商及业务部门,传递新思想,新模式。此外,佟保利还经常同业务人员一起,与客户进行洽谈协商,将订单的方案不断的推敲、进行优化。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销售风险防范体系逐渐初见成效。言易行难,处实效功。西汉桓宽《盐铁论》所说:“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佟保利以实干负责的“铁肩膀”,扛起使命担当。03 担当是关键时刻敢于亮剑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继“以收定支”“财务审单”等财务政策之后,佟保利又通过crm大客户管理系统,对原有的业务发展商和客户的管理关系进行升级,规范了订单及合同签订模式,使客户与业务发展商和公司三方更加高效稳固的共赢发展。在crm系统上线过程中,佟保利带领团队克服了资金池数据量大、涉及年份长的重重阻力,整理了2万多份合同,3万多条拆分信息,完成了前期调研、流程梳理、蓝图绘就、集成测试、数据导入,直至系统成功上线。由于crm系统在资金池等方面的扎实准备工作,又为sap系统的顺利上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公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关键时刻,佟保利总是冲在最前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作为,带领财务团队实现一次次“亮剑”,不断将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佟保利说,“只有时时保持紧迫感,提前学习,抓紧学习,相信磨刀肯定不误砍柴工,只有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才能更好的武装自己,才能在更大的舞台承担更多的重任。”
古人云:“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卫华股份副总工程师周强,入职21年来,深耕卫华技术创新发展之路。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带领团队不畏挫折、敢于试错,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见证了卫华在技术创新领域,从“跟跑者”变为“并跑者”,再到如今的“领跑者”。01 创新 是跟跑者的突破2000年8月,周强辞去某国企动力科副科长的职务,满怀激情和抱负加入成长中的卫华,任技术部电气设计员。初入卫华,周强对起重机产品一无所知,甚至单纯地以为“葫芦”是一种食物。彼时卫华技术部只有十余名员工,而负责电气方面的设计师仅有他一人。正常情况下技术系统主要负责指导生产,但由于当时卫华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因此接到订单后一般由班组长带领员工凭经验开展制作,完工后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逐一测量后画出图纸,供客户参考使用。技术系统与生产系统完全属于本末倒置的状态。“连基础的技术资料都不完整,想要快速了解起重机产品、迅速投入设计工作,只有下车间实地考察。”周强开始了漫长的起重机探索之路。连续一年来,周强一上班就驻扎到生产车间,细心了解产品知识,认真做好记录。每完工一台产品,他便逐一测量并画出图纸。日复一日,图纸堆成了“小山”,起重机产品的知识也了解得越来越透彻。他不再局限于根据产品测量结果出图纸,而是利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图纸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地方便在图纸上进行修改。2002年,卫华第一张未根据成品测量的技术图纸由周强自主设计问世,打破了公司以往“先生产再画图”的本末倒置状态,正式开启技术指导生产的规范流程。同年,周强针对起重产品提升控制特性差,故障率及成本较高的问题对设计图纸进行了相关优化,妥善处理了问题。02 创新 是“并跑者”的奋进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在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危机感的韩红安董事长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布局,提出要打造国内领先的具有卫华核心技术的电动葫芦,打造卫华新的增长点。技术系统立即行动,周强带领团队对电动葫芦控制电路进行研发。明确研发方向后,团队通过查阅资料,并参考国际知名品牌的葫芦控制器原理,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研发工作。整个研发过程中,从复杂的电路设计、上万行代码编写,周强带领团队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在周强带领团队设计完成后接通电源,电路板却瞬间烧坏了。周强翻阅了大量资料,却始终找不到原因。“那段时间没胃口吃饭,睡觉也睡不香,甚至连做梦的时候还在想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周强调侃道。终于,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周强发现在接通电源时,控制电路的芯片还未初始化完成,处于随机状态,此时接通电源电流十分不稳定,因此便造成电路板烧坏。查到原因后,周强喜出望外,立即针对问题详细分析,最终通过阻断外围上电硬件,妥善解决了问题。终于,由周强团队设计研发的具有卫华核心技术的控制模块成功投入使用,该控制模块具有防摇摆、防歪拉斜吊、安全监控等综合保护功能,其运行状态可接入卫华大数据中心,全面实现起重机控制及保护功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为公司带来了持久的附加值收益。全新一代钢丝绳电动葫芦问世2012年,卫华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承接了“国家863计划”——新型智能化大型抓斗挖泥船关键技术研究。为攻克大型抓斗挖泥船变频器控制技术难题,周强和武汉理工大学技术团队夜以继日的开始了调研,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了大量资料,最终发现国际某知名企业的某个特性控制精度高,相位误差极低,但此技术之前仅仅用在限定领域,功率相对较小。能否将此技术应用到挖泥船设计中呢?在集团总裁俞有飞的大力支持下,技术研发团队经过深入探索、多方求证,成功将该技术运用到挖泥船设计中,突破了交流变航驱动控制应用于大型挖泥装备的关键技术。 由于在疏通航道时要以最高点为准,向下保留2-3米安全高度,因此为保证挖泥船的作业效率,需要保证挖泥船每次作业都保持平挖状态。起初设计的平挖控制器需要进行多项设置才能达到平挖效果,操作复杂且稳定性差。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周强与技术研发团队大胆尝试、奋力攻关,深入研究平挖原理,根据大数据算法编制出新的平挖程序,使得挖泥船运行更加高效稳定。“国家863计划”新型智能化大型抓斗挖泥船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了国际少数公司的大型挖泥装备市场垄断及技术专利壁垒,也标志着卫华的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了新高度。03 创新,是领跑者的底气“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据统计,目前卫华在起重方面所拥有的专利数量位于行业首位,卫华已然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但周强深知,卫华的技术在发展,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技术也在发展,要想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周强敏锐地察觉到智能化无疑是起重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周强带领团队开始了卫华智能化产品的创新研发之路。打通智能控制第一环就是要解决产品信息感知问题,通俗讲就是为起重机装上“眼睛”。研发之初,周强首先考虑利用雷达进行物料检测,但由于雷达只能识别动态物体,对处于静态条件下的物体无法感知,此方案只得淘汰。随后,研发团队尝试使用机器视觉,即摄像头。经试验,运用机器视觉的控制器白天在室内可正常使用,晚上光线较差时运用辅助照明也可满足使用要求,本以为信息感知问题即将迎刃而解时,研发团队发现当起重机白天在室外作业时,由于太阳直射光线太强,导致机器视觉图像质量非常差,无法满足作业要求,第二方案再次宣告失败。正当研发团队一筹莫展时,周强偶然了解到激光识别可利用红外感知系统,环境适应性非常强,能够有效规避掉摄像头的弊端。“那么激光识别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到起重机上呢?”本着“率先发展、敢为人先” 的创新精神,周强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详细分析论证,研发团队将激光物料识别系统运用到起重产品中。经过最终评估证明,工业起重机中运用激光识别系统更加可靠稳定,物料抓取更为精准,抗干扰能力更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由周强团队设计研发的激光物料识别系统成功解决了智能控制的中的首要环节,为智能化起重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卫华全自动垃圾处理起重机等产品中。结合卫华的高标准电路设计、稳定性工艺条件、高精度算法等领先技术,产品一经问世,便迅速占领细分行业市场,让起重机械成为“物料搬运机器人”,助力卫华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目前市面上智能化识别系统刚刚起步,未来,激光物料识别系统将会随着智能化产品市场不断扩大而增加需求量,对于卫华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作为起重行业的龙头企业,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是技术团队的底气,更是卫华引领和促进重型机械行业发展的使命。”周强如是说。“国家863计划”大型挖泥船、nr葫芦嵌入式控制器、asw系统、激光物料识别……周强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谈及在卫华20余年的技术创新之路,他表示,“现在还没有到回顾的时候,我今年51岁,但我认为不管从精力、体力、创新能力各方面来说,自己仍然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少年,依然激情满满、干劲十足,我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下一步我要再做哪些东西能让卫华更超前,更好的引领行业发展。”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在“领跑”路上,卫华高度重视集聚创新人才,设立创新基金和容错机制,在全公司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而像周强一样不畏挫折、敢于试错、迎难而上的技术团队也不负众望,让每一粒创新种子在卫华开花结果,跑出了创新“加速度”,为卫华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强大支撑。
5月25日,河南省物流装备创新中心2021年股东会议在卫华集团909会议室召开,卫华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创新中心执行董事俞有飞出席并主持会议。 俞有飞讲话俞有飞回顾了创新中心的发展情况,并从规划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加速成果转化、加强创新管理、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了创新中心实现良好发展的经验。俞有飞表示,针对下一步工作要求,创新中心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孵化优质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做好智能立体车库、工业机器人业务的同时,适度多元研发。二、研究共性技术,引领行业进步。聚焦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建立行业统一协议标准,形成研发成果。三、合力推进工业互联网项目。利用工业互联网三期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积极推进审议提案落地实施。四、推动多方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利用北京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公司等平台资源,发挥协同优势。五、加强宣传推广,助推创新中心做大做强,并希望各股东单位充分利用创新中心平台,给客户、公司和政府创造更大价值。卫华机械工程研究院院长、创新中心总经理李虎发言会上,李虎从创新中心发展历程、董事会跟踪事项、工作开展情况、工作计划四个方面作《河南省物流装备创新中心工作汇报》,介绍了创新中心的整体情况。河南恒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进发言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首席增长官、创新中心董事杨俊乾发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基于5g的物流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场景应用》《可通讯接触器》《防爆伺服电动机的研发》《基于直线电机驱动的直角坐标工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人机交互智慧屏系统项目研发》《关于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运维系统研发的提案》6项提案。各董事针对创新中心未来发展方向、运行模式、共性研发课题展开讨论并发表建议。 无锡市宏泰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秋湘,长垣市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冯海兵,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区域总监郑逢纪,南京起重电机总厂销售总监汤健,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邹耀平,河南华北起重吊钩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际星,卫华集团副总工程师、创新中心董事聂福全,卫华机械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创新中心监事孟文生等参加会议。 (图/王一红 文/何金龙)
《淮南子说山训》曰:“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中庸》曰:“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古人对自律的重视,“慎独”一词就是最突出的表述。卫华集团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红,以自律慎独、修已以敬的君子品格,坚持常怀敬畏之心、淡薄之心、慎微之心、律己之心,在成长中自律,在自律中成就精彩人生。01 明德笃行 修已以敬中国自古就流传着许多廉吏佳话,譬如东汉羊续“悬鱼拒贿”、宋国子罕“不以贪为宝”、东汉孔奋“身处脂膏不滋润”、北宋包拯“不持一砚归”、东汉学者杨震“四知拒金”,这些故事广为人知,他们的廉洁自律得到了千古传颂。作为时任采购系统的负责人,面对外界“糖衣炮弹”的诱惑,于红做到了: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多年前,集团下属公司采购部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廉洁事故: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配置,但价格却较河南卫华高出不少,给公司造成了较大损失,于是决定对采购系统厉行整顿,熟悉元器件的于红临危受命,被调到下属公司负责采购相关工作。到任之后,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卫华集中采购平台,将该公司所有物资采购与河南卫华直接对接,价格保持一致,为所有的配套件采购建立统一规范流程,并针对一些新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进行集中或者分开采购,以达到解决节约成本的效果,并且根据使用性能和使用批量进行批量采购和订货。同时于红要求——对待供应商不设置任何采购门槛,只要是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产品政策,都要优先采购。于红的这一举措,为卫华挖掘出了许多优秀的供应商,但同时也触碰了部分合作供应商的利益,金钱、购物卡、高档礼品、高报酬回扣等各种诱惑扑面而来,于红的回复却始终如一——“公权不私用,有权不滥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016年,于红接到采购上千吨钢材的通知,当时于红通过对钢材市场行情的掌握,预判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钢材极有可能会涨价。考虑到此批钢材采购量较大,若通过经销商采购,将为公司增加一笔不小的成本。能不能直接与钢厂合作呢?有了这个念头后,于红没有犹豫,带着采购部门的部长便驱车前往安阳钢铁,在安阳钢铁销售部员工的引见下,于红找到了安阳钢铁销售上的高层领导,详细的向对方领导说明了卫华的需求,看能否进一步开展合作。经过长达五小时的谈判后,对方表示同意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对卫华直接供应钢材,但需要全额支付货款,于红当机立断,在请示采购系统高层领导后,与安阳钢铁随即签订了8000吨的钢材合同。果不其然,在签订合同后,钢材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短短的一周时间内,钢材每吨涨了近500元,仅仅是一单合同,就为公司省下了近400万的成本费用。正是基于于红坚守廉洁底线,对待供应商一视同仁的君子为人,基于她慎思笃行的君子品格,促进卫华与众多供应商之间创造了和谐平等、互利共赢的供需关系,abb、sew等国内外知名电气、机械配套商与卫华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卫华发展征程中不可或缺的蓬勃力量。 02 君子修身 贵在慎独关于慎独,《后汉书》曾记载这么一个故事,昌邑官员王密带十斤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杨震拒礼,王密言:“暮夜无人知。”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 ”王密惭愧而归。而在于红身上,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2019年,因某供应商提供的工程拖链出现了质量问题,公司领导指派于红赴厂家考察并开发新供方。在一切安排妥当回酒店休息后不久,于红就听见有人敲门,一家供方代表说要到房间送些水果,推脱不了就给对方开了门。于红很清楚对方别有来意,在对方寒暄几句即将离开时,她翻出果盘下用牛皮纸包好的现金,义正言辞地要求对方拿走,否则将取消其供应商资格。没想到对方却狡黠的表示,此事你知我知,保证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将钱留下后便匆忙离开,于红再转身回绝时已经没有踪影。酒店的夜很静,怕打扰客人休息的于红便没有再过于深追。第二天一大早,于红便找来与她同行考察的采购员,询问是否有供应商违反了公司的廉洁制度,采购员当即表示昨晚有人敲门送了5000块钱,不过自己把钱顺门缝扔给对方再没开门。于红对他的做法表示赞赏,交代采购员将供应商留在自己房间的两万元现金退还给对方,并叮嘱沟通要得体,别让对方在公开场合难堪。“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君子慎独,当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于红说,不管何时何地,都要清白做人、踏实做事,不自欺欺人,方能无愧于心。 03 谦谦君子 严于律己 2020年1月,对于红而言,是她职业生涯中一个难忘的分界线——因为公司人事调动,她被调任集团子公司担任生产系统负责人。在任命未下发之前,周围的同事领导各种劝阻的声音传来,“生产系统不比在采购上,需要经常下车间,你一个娇弱的女同志,哪能吃得了那份苦。”“公司最近订单积压,你都不知道生产上的压力有多大,你还是别去了。”面对周围的劝阻,于红却微笑着说,是她自己主动找到领导申请调整的岗位,只是有点意外的是,会把自己调任到生产系统。“我在采购系统已经干了13年了,我想勇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换一个领域挑战一下自己。”所以,当集团领导找到于红,提出想让她担任子公司生产系统负责人时,于红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因为疫情原因,当时公司订单严重积压,增产提效迫在眉睫。于红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找到每一位班组长,与他们深入详细的沟通,了解各个生产班组的人员、产值情况,询问班组长对班组的管理意见及建议,晚上便走访生产系统管理人员,细细了解每一项工作业务及流程。“想要干好生产,就必须走出去,到车间班组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一一解决问题。”为加快提质增效,于红提出,“让班组长全身心的做好班组生产工作,班组以外的其他工作我们来做。”于红为生产系统一线班组暑日送清凉从班组长领取派工单,到生产调度将派工单主动送到车间;从一线员工在餐厅排队取餐到管理人员推着三轮车、用保温桶将热腾腾的饭菜送进班组;从冬天新鲜的热豆浆到夏天解暑的绿豆水……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于红的几把火,却实实在在的暖和了生产一线员工的心窝。“于总工作中雷厉风行,但是生活中却很平易近人。”“在厂区碰到于总的时候,她都会跟我们闲聊几句,问问我们吃饭没,让我们下班路上注意安全之类的。”在谈及对于红的印象时,卫华的员工们除了对于红的尊敬与亲切,还有一个相同的声音——“于总在生产上,是真的下了狠功夫。”12万平方米的车间,她每天一上班都要到每个班组的生产现场去巡视一遍;中午午休时间,还要去车间班组义务劳动,亲自下手帮助整理班组废料;晚上班组加班,她便带头坚守岗位,在生产车间一遍遍的巡视,协调生产进度,叮嘱安全作业,检查产品质量,原本坐在办公室,每天运动步数3000左右的她,运动步数陡然骤增到15000 ,高强度的运动量,让她膝盖疼痛难忍,脚踝肿成包子,但她却未曾对身边人说过只言片语。于红在生产车间指导员工工作“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不管什么时候,我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在她的带动下,从公司高层到各部门管理人员,从班组长到一线员工,纷纷主动的加入到生产攻坚战中,为全力保障生产,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士气空前高涨。2020年3月,该公司单梁产量同期增产一倍多,实现首战告捷,在看到数据报表的那一刻,于红激动的热泪盈眶。看着繁忙的生产现场,感受着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目送着客户满载而归的身影,她表示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干生产很累,但也很有成就感,是公司领导坚定不移的信任给我创造了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在另一个领域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正足以率人”,不管是在采购系统设立防腐“绝缘墙”,还是在生产系统恪守职责、敬业笃行,于红始终将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无旁骛、慎独慎微,在成长中自律,在自律中也成就了自己的出彩人生。
《荀子·修身》中言:“笃志而体,君子也。”即具有坚定意志且为了事业孜孜不倦而奋斗的人,便可以称作是君子。 2015年3月,习培峰怀揣建筑梦想正式加盟卫华。六年来,他以工地为家,从土建主体到后期装饰装修,从日常采购到施工进度管理,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通过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精心施工,高质量的完成每一项施工任务,一步一个脚印,从施工员逐步成长为卫华建工集团总经理助理。 part. 01 以奋斗,坚守平凡岗位入职之初,习培峰被安排到卫华建工集团工程部就职,在入职一个月后,因甲方对建工承建的宣教中心项目管理不满意,他被紧急派往宣教中心项目担任施工员。“我这人闲不住,一听来活了,就想着抓紧去了解一下情况。”当时中午在餐厅吃饭时接到命令,下午习培峰便骑着电车带着行李去了工地。 宣教中心项目地处魏庄镇玉皇庙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因为项目规模较小,当时除了习培峰外,项目上只有两个新入职的大学生,无奈之下,习培峰只能身兼数职,每天早上站在门口迎接工人上班,清点施工人数,上午在工地担任施工员,监督项目施工进度,中午要兼任厨师,负责项目管理人员的午餐,晚上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下班回家后,他便变身保安,巡视工地、检查工地安全。 “虽然项目较小,只是一个总建筑面积7435.1㎡的地上三层建筑,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工作的热情。”面对生活环境与在公司时极大的差异,面对施工现场人员不足的现状,他没有抱怨、没有退缩,带领项目管理人员建立标准化施工场地,强化施工管理,人手不足时,便陪着施工人员一起干活,亲自动手搭设标准防护棚.......在奋战了一个月后,终于扭转了项目的被动局面,重新获得了甲方及监理方的认可。 “这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我也只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做了自己份内的工作。”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方能见奋斗的精神内涵。 part. 02 以奋斗,见证68天的“卫华速度” 2018年3月中旬,卫华集团承接了长垣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是长垣县委、县政府重点工程,同时也是提高长垣对外形象,提升长垣城市品位的重要工程。 彼时的国际会展中心,满眼望去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而政府要求5月20日必须竣工并交付展会组委会。原本需要一年的工期骤然缩短到两个月,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每一场战役,每一次冲锋,总会有人冲在最前。而这项任务里,习培峰就是这个在前冲锋陷阵的人。时间紧、任务重,接到公司领导安排他做项目经理的指示后,项目部的部分人员依然十分缺乏信心,甚至有人说:“这么大个项目,这么短的时间,到时候完不成可怎么收场?”习培峰在长垣国际会展中心工作面对大家的担忧,习培峰用行动作出回应。他根据项目完成时间倒排工期,依据每日工程进度,提前完成第二天的项目安排,带领项目部进入了“5 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实施“早晨会,晚总结”的工作模式——早上7点30分准时集合,汇报夜间施工进度,安排当日施工任务;晚上7点汇报白天施工进度,沟通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按此计划执行一周后,大家发现工程安排合理、全员高度配合,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也不是不可能,于是大家伙儿逐渐充满信心、干劲儿十足。项目开工后,集团总裁俞有飞高度重视,亲自指挥,多次连夜深入现场办公,对项目建设进行巡视督导。习培峰与项目部全体成员工作起来更是夜以继日地摸爬滚打,有时甚至一连几个昼夜不能合眼,两个多月以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风雨中、烈日下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长垣国际会展中心鸟瞰图短短的两个月里,刚40岁的他,鬓角已全然白发、皮肤黝黑、手上、腿上多处擦伤,曾经伟岸的身躯瘦了20多斤,陕北人响亮的嗓音变的沙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10岁不止。由于连续多日高强度加班加点的开展项目施工,组织计划、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全面管理工作,5月20日中午,习培峰因过度劳累、体力透支晕倒在施工现场,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平日里几乎就没感过冒生过病的他,血压飙高到180,而躺在病床上输液的他仍念念不忘手头的工作,还在用沙哑的喉咙不停的接打电话,协调安排项目部的工作。时任集团党委书记韩宪保、集团总裁俞有飞分别亲自探望了病中的习培峰,并号召卫华全体员工学习习培峰爱岗敬业、科学组织、敢打硬仗,敢打恶仗、能打胜仗的过硬作风!在公司高层领导整体统筹和全体项目部人员不懈奋斗下,长垣国际会展中心仅用时68天,就如期高质量交付,创造了全市赞誉的“卫华速度”和“卫华品质”! part. 03 以奋斗,如期实现滩区居民的安居梦 2020年,卫华建工集团承接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a地01、03等六个地块,2020年9月,长垣市委、市政府要求a01、03地块年底必须达到入住条件。因为前期耗时近两年的慢节奏状态耗费了人们大量的精力,加上分包班组间经济纠纷等各种疑难杂症,在此基础上要将原本半年的工期缩短到两个月,习培峰知道,这又是一场背水一战的硬仗。 “这是关系到数万滩区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任务已经摆在面前,容不得你讲条件,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任务!”“集团董事长韩红安,党委书记、总裁俞有飞,执行总裁郑要杰等领导深夜排班,轮番检查部署施工任务,慰问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看到集团领导对滩区迁建项目的重视程度,习培峰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备感压力。习培峰召开会议鼓舞“士气”制定奖励方案和惩罚机制,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项目上倒排工期,紧抓关键节点,合理安排施工。施工人员不足,习培峰就带着管理人员立刻顶上,下雨天,穿着雨衣和胶鞋一趟趟搬运建筑材料;深夜里,清扫地下车库顶板垃圾,他们风雨无阻、昼夜不休。习培峰在黄河滩区二期迁建项目工地为保证项目工期如期推进,习培峰组织每日夜里11点半开碰头会,汇报当日施工进度,部署第二天各个工作面施工安排。遇到当天未能完成的施工任务,在会议结束后,习培峰便带领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加入施工队伍,直至完成当日施工任务。在大家回宿舍休息后,他还要最后巡视一遍施工现场,而此时,往往已是深夜一两点,“那时候媳妇孩子都睡熟了,也不想再回家去打扰她们,就直接在办公室沙发上蜷缩着睡一晚,对付对付就过去了.......”项目部同事经常同习培峰开玩笑说,“不管多晚,你都亲自到施工现场再查看一番工程质量,干嘛那么认真,你累不累啊?”,每每这时,习培峰便会收敛起笑容说道:“再累,也要把住质量关,它关系着滩区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是个良心活!”2020年12月25日,黄河滩区二期迁建项目a01、a03地块正式交付,选房现场热闹非凡,“小区周边环境很好,房屋质量、还有设计都不错,我们现在迫不及待想拿到钥匙住进去,早日离开黄河滩!”黄河滩区二期迁建项目a01、a03地块 在滩区居民这番话语的背后,是习培峰和卫华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舍小家为大家、努力拼搏、奉献精神的体现,是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着“早日圆滩区居民安居梦”的不变诺言。 “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谈起对奋斗的理解,习培峰认为奋斗是一种态度,是坚持原则的态度,是坚定信心的态度,更是坚决执行的态度。 二十年的建筑工作生涯,习培峰坚持原则、坚定信心、坚决执行,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钢筋混凝土”。“我从未后悔过,未来也仍然会坚持不懈的奋斗,坚持我心依旧,坚持出彩卫华人,与奋斗者同行,在卫华发光发热。”习培峰说。
《论语·为政》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是卫华三十多年来的立业之本。在2020年卫华君子之诚信奖获得者甄宪慧身上,我们看到了诚信彰显出的蓬勃力量。他说,诚信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01 诚信是忠于自己 忠于内心的坚守 《墨子·修身》中有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对于刚加入卫华集团的甄宪慧来说,诚信是他在卫华学到的第一课。 当时卫华刚成立集团公司,运营体系尚处于“襁褓”阶段,财务系统没有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也没有出入库手续,至于库存材料数量、有无重复入库、材料是否损耗等情况,更是没有一个人能说的清楚。 而此时,高瞻远瞩的公司高层,已经意识到成本核算是牵制卫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结硬寨 打呆仗”,建立财务系统成本核算标准。 但这个艰巨的任务该交给谁呢?财务系统当时没有人接触过标准成本内容,谁也不敢贸然接下这个任务。这可怎么是好?所有人都一筹莫展。 而此时,刚刚入职卫华集团财务部的甄宪慧,却有些喜出望外,因为他大学里最优异的一门功课就是成本核算。仅在财务部呆了三天,甄宪慧就向领导主动请缨,申请调入工艺部。 时任财务部部长的杨利红,对甄宪慧毛遂自荐的做法十分赞赏,得知他专业完全对口,便欣然同意申请,并对他研究标准成本核算体系的工作大力支持。 面对领导无条件的信任,以及公司举足轻重的战略任务,甄宪慧向领导打包票的同时,也对自己暗暗许下一个承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为了彻底全面地了解起重机构成,甄宪慧开始了炼狱般的精进之路,对图纸一窍不通,就从零学起,对起重机配套件型号不了解,就仔细的逐一对比,认真记录和记忆,有时连睡觉做梦,都在想图纸上的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持续高强度的工作,而且经常加班到凌晨,这对于意志力和体力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但甄宪慧内心清楚,君子一诺千金,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六个月后,甄宪慧整理出卫华第一套标准成本,范围涵盖5-50t六个吨位,八个标准跨度,a5、a6两个级别,96套定额成本。 有了定额,就开始推行定额和单台车领料,同时要求所有成品完成后必须办理入库手续,所有出库件都必须登记出库手续。 又经过近半年的考核、磨合、规范要求,逐步建立起了成本核算一套体系,结束了卫华没有成本核算、没有在制品、半成品、库存商品财务台帐的历史。 “我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甄宪慧说,“但感触最深的,是忠于自己,忠于内心。” 忠于自己,就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坚持本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主见而不改初衷。忠于自己是做人的底线,更是诚信的基础,只有忠于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02诚信是奠定团队成功的基石2014年初,公司决定采用将财务系统由原来的u8系统升级为nc系统。对于外人来说,财务系统更换是一次平淡无奇的系统升级,可对于系统负责人甄宪慧及项目成员来说,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不平凡经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nc系统,也叫nc财务系统,是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平台,可满足企业集团化管理的需求,是卫华财务系统升级所采用的新平台。 系统上线,编码先行。集团各子公司产品类别、工作流程、业务规范、传统习惯等方面各有差异,编码各有一套,为了实现集中管控,确定规范一致、流程统一、编码一致的编码方案就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每次方案讨论会,所有项目成员都会展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虽然nc系统可以兼容,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业务编码,众口难调的窘迫状况一点点不断升级,分歧的意见也越来越大,甄宪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何统一各个部门不同端口的意见?甄宪慧首先想到的是统一大家的思想。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是nc系统落户卫华的承诺”,甄宪慧说,“nc系统上线,是不断取舍,不断创新的过程,每个单位业务流程不同,都坚持原来的习惯,就无法推进工作,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唯有彼此坦诚信任、互相配合协同,才能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对于不能解决的分歧,甄宪慧决定实行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保证每一个编码能满足大多数业务的需求,就这样,一路坎、一道关的慢慢突破,所有成员逐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一路下来“过五关 斩六将”,想到的、想不到的难关逐一克服,最终确定了编码方案。 本以为最困难的环节已经过去,但这才刚刚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要完成nc系统上线,物料编码是最庞杂的一项,编制采用标识码、描述码、特征码组成,为保证编码的唯一性,每一个物料都有5个特征,五金类编码作为物料编码的一大项,存在着类别多、难区分、易重复等困难,给它们“取名”难坏了项目组,只要稍有分神思路就没了,所以只能晚上没人打扰的时候做。“迎着朝阳出发,踏着月光回家”是他们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编码完成后就是更加复杂的编码上线大测试,每天都有固定的推进任务,每一天都不能耽搁,所有人都在跟时间赛跑,发现与系统不符合的编码就要立刻调整,团队成员有的将结婚时间推迟,有的四十多天瘦了十几斤...可谁都没有抱怨苦累,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必须完成的承诺:实现nc系统上线。nc系统办公室,电子屏在以分秒计时2014年的5月1日,是系统正式上线时间,其他员工都已经提起行囊,开始休假了。但甄宪慧与nc系统项目组成员仍在坚守,这一天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大家都满心欢喜,等待着数月艰辛成果的到来,公司领导甚至都准备好丰盛的美食为他们庆功了。 但迎接他们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一场紧急的“抢救”。上线过程中,又出现了编码特征与系统不符合的问题。所有人都慌了神,失望、沮丧、愤懑...所有人都感觉前功尽弃,情绪处在崩溃的边缘,低压氛围压的人喘不过气。甄宪慧首先站出,安抚稳定大家的情绪后,说我们不要慌,系统还有救,但时间只有七天。 大伙这才反应过来,也就是只要在五一假期期间,将系统调试好,不影响节后上班使用就算成功!看到希望的队员们立刻又满血复活。 说干就干,财务、采购、仓储、信息各部门大联动,已休假的成员接到通知后也迅速从各地赶了回来......七个昼夜的编写、比对、校对、输入编码与数据,累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躺一会,饿了就吃桶泡面,两万多条物料编码在键盘不停的敲击声中,一条条的补录了出来。 2014年5月7日,早晨6:00,完成5597种分类,22833条特征码,校对31171行编码,补录20939条物料码,信息中心王彦东在日记里记录下了当时的数据。 他们挺住了,他们没有辜负公司的期望,最终实现了41家单位nc系统上线,统一了集团财务、客商、物料、员工、业务员等基础信息档案,规范了采购与销售流程。 随后甄宪慧又带领团队完成了oa系统与nc系统的多重对接,并建立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对各子公司的集中管控,提升集团的整体管理水平,满足了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而以信接人,天下信之。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此,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亦是如此。 03诚信是与人打交道的万能钥匙言忠信,行笃敬。甄宪慧忠诚守信,行为厚道的作风给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涉及财务系统的大小事务都乐于找他处理。 有一天,甄宪慧接到一位业务发展商的电话,对方气急败坏的说卫华不守信用,不给他开发票,并说要投诉。 原来,业务发展商在与客户安装、催款的过程中产生意见分歧。客户在已经支付合同金额80%的款项后,要求先开发票再付余款,但业务发展商则坚持要客户先付清余款再开发票,双方僵持不下,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因公司开具发票需要提前缴纳税款,且长垣独有的销售模式,要求增值税款由公司与业务发展商共同承担。一边是即将要投诉公司的客户,一边是资金紧张,无法缴纳税款的业务发展商,甄宪慧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为寻求最优解决办法,甄宪慧与客户积极沟通,提出先开具50%的发票,待对方结清货款后再开具剩余发票,客户起初并不认可此方案,但甄宪慧提出自己将以卫华财务负责人的身份担保,一定会如期开具全额发票。 事无诚不足以尽,人无信不足以立。甄宪慧如期为客户开具了50%的增值税发票,但约定的结清货款的时间过去了,客户仍迟迟不支付剩余货款。 甄宪慧只得加紧催促客户及时付款,并将为如期为客户开具发票,个人承担风险的事情告知对方。 以诚待人者,人亦诚而应。20天后,客户表示公司资金确实紧张,但也不能伤了诚信之人的心,于是将公司仅有的承兑汇票给了甄宪慧。至此,该项目货款全部结清。货款悉数收回,业务发展商十分欣喜,当即同意交付欠公司的税款,并继续配合客户做好安装和设备验收。 自从这件事后,甄宪慧与业务发展商及该项目客户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业务发展商每次来卫华都要到甄宪慧的办公室坐一坐,有什么财务问题也会第一时间找甄宪慧帮忙解决。 客户也被甄宪慧这种赤诚的契约精神所打动,不但多次与卫华合作,还将卫华的产品推荐给自己圈内的朋友。 入职以来,甄宪慧先后荣获财务系统先进个人、公司先进个人、集团劳动模范、卫华第一届金鹰奖、卫华30年突出贡献奖、卫华君子奖等荣誉。 从一名小会计到如今的财务副总监,甄宪慧以赤诚之心待人接物,以“成功建于诚信,努力终有回报”的信念阔步向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先民奋斗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对于新时代的奋斗,卫华集团机械研究院副院长、卫诚建设集团总经理史二虎来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命的长度,更在于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01 奋斗,是不分昼夜的争分夺秒2021年3月28日,注定是卫华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天,河南卫华工厂开始动工拆除,大规模搬迁至卫华起重智能产业园。天刚蒙蒙亮,位于卫华智能产业园三期项目重型车间的建设工地上,便出现了史二虎的身影。检查施工进度、协调项目建设、解决场地搬迁问题,为确保做到拆迁不停工、搬迁即投产,坚决打赢拆迁攻坚战役,他始终冲锋在最前线。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完成产业园三期项目工程建设,不仅对推动起重行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力,也是韩红安董事长在集团年会上提出的2021年重大任务之一,在卫华集团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有着重要意义。为推进产业园三期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史二虎紧密部署、奔波协调,组织20多家施工单位相互协作、交叉作业,不分昼夜、争分夺秒赶工期。2020年11月,凌晨两点,施工现场传来消息,正在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出现电力故障,无法按时供应混凝土,而眼下的混凝土仅能维持半天的时间。接到电话后,史二虎立即奔赴施工现场,实地调研查看现场情况,“如果不及时恢复正常供应,施工现场多处的混凝土浇灌作业将被迫停止,最终将严重影响项目整体施工进度。”在确定现场情况后,他随即电话联系了多家外地混凝土供应商,逐一询问混凝土供应量、供应周期以及商品价格。史二虎在卫华智能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没有小事,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电话里摸不清楚,我得去厂家实地看看。”史二虎说在嘴上、急在心里,顾不上衣着单薄、夜深寒重,立即驱车前往外地多家混凝土厂家实地查看对比,终于在天亮之前确定了商品混凝土的替代厂家,保障了混凝土的及时供应,也因此施工进程得以如期推进。 02 奋斗,是抢抓工期的殚精竭虑持续零下的低温,严峻紧张的工期,2020年的冬天,对史二虎而言,注定是难忘的。根据工程经验,新地面浇筑后,根据气温等条件不同, 需等混凝土养护完成,完全凝固后才可以进行固化处理。熟悉建筑行业的人都清楚,零下十几度的持续低温,混凝土很难自然凝固……停工?2021年智能产业园全面建成并完成搬迁,是卫华铁的任务,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不容搁置。继续施工?天气寒冷,混凝土短时间内无法凝固,不仅严重耽误施工进度,就连施工质量都无法保障。面对现状,史二虎陷入了两难境地。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有着近二十年建筑施工管理经验的史二虎突然想到,虽然室内外空气流通,工业暖风机起不了任何作用,但电加热毯具有加热均匀,热损失较少,易控制等作用,可以试试用电热毯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建议被众人认可后,史二虎随即安排人员去市场批量采购电加热毯。在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外面覆以电热毯,通电加热养护混凝土,大大缩短了冬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也顺利解决了冬季混凝土的固化难题。2021年春节假期,为了保证卫华智能产业园三期项目年后早日建成投产,产业园项目并未停工,而史二虎也同施工队伍一起,选择坚守在施工一线现场,倒排工期,协调进度,督导检查……“工程人没有假期,回家啥时间都行,但工期节点必须得按时完成。”在史二虎看来,项目的工期如同军令一般丝毫耽误不得。冬去春来,四季更迭。轻型联合车间、备料联合车间、电气集配车间、散料装备车间、重型结构车间……一座座智能化车间日新月异的背后,是史二虎日以继夜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的凝结。03 奋斗,是踏遍交付建筑的每个角落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来去匆匆的步伐、沙哑有力的嗓音,是史二虎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一顶白色的安全帽,一双耐磨的黑色运动鞋,是他每天在施工现场的“标配”;“白 黑”、“5 2”,是他的工作常态。项目立项备案、建筑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审核,从长垣市职教中心到卫华智能产业园项目建设,从一片荒夷到一栋栋建筑的拔地而起,他的脚步踏遍了整个施工项目的角角落落,他竭尽一位项目管理者的天职, 将智慧与心血融入一砖一瓦。 在他带领建筑工程研究所不断进取的背后,是卫华在建筑版块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飞跃。而每一次飞跃的背后,都是以史二虎为代表的卫华人奋斗的结晶。靠奋斗,他们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卫华速度的认知;靠奋斗,世界一流的绿色化、智能化、定制化、网络化物流装备制造基地和现代化智能工厂呼之欲出。“奋斗是幸福的。”对史二虎来说,相比奋斗取得的一系列建筑成果,最大的幸福来自奋斗本身,那是“挑战不可能”的激越,那是夜以继日下创造奇迹的昂扬。“新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而卫华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更需要靠奋斗去创造遂愿的未来。唯有勇于追梦,甘于努力,才将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何为担当?古人云:担当者,知其重而当之,岂不为勇乎?不为能乎?《国语·鲁语》曰:“不厚其栋,不能任重。”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卫华集团大数据中心部长韩晓乾,一个有着12年工龄的“老”卫华人,以主人翁尽心尽责的全局意识,以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主动担当,将卫华的信息化建设为己任,牵头组建了起重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plm、crm、erp等核心平台与信息系统,见证了卫华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整个过程。part. 01 担当,就是敢啃“硬骨头”的勇气2019年4月份,公司因战略发展要求,决定上线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当信息化团队接到此项任务时,一下子炸开了锅。九年前,根据信息化建设需求,公司着手实施plm系统,但经过技术中心一年的奋战,因为物料编码使用范围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便被迫终止。因为有过系统上线失败的教训,面对这次的任务,团队中的老员工讳莫如深,新人则一脸茫然。对韩晓乾的团队来说,plm系统的难度系数是空前的,摆在面前的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既然任务已经安排下来了,就不能再想着去推脱、去逃避,只能想办法完成。”实施plm系统,这意味着他们不但需要制定一套适用于起重机销售、采购、生产、仓储、物流、安装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物料编码体系,且部分起重机部件由不同的公司生产,还要满足跨公司使用的要求。果不其然,项目刚开始,韩晓乾就在物料编码及类型划分上遇到了很棘手的问题。仓库、采购、生产等各业务口因为有含义编码、无含义编码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因为各业务口对编码的要求不一致,若编码太详细,一些编码要求不高的仓储业务产生额外的工作量,而如果编码太简单,采购部门等业务因无法识别物料而不能正常工作,面对如此情况,项目一度陷入停滞状态。韩晓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边稳住团队的情绪,一边带领项目骨干着手研究大连起重、三一重工、宇通客车等优秀企业的项目成功案例,剖析编码体系逻辑和编码适用范围,同时结合起重机行业的特点和现状,将各个业务板块的编码转化并输出,逐渐形成一套适用于起重业务板块的物料编码体系。“有了基础编码框架,再根据各个业务板块的需要在配置上进行调整,之前的分歧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在短暂的喘一口气后,他继续带领团队完成了plm系统上线所需的设计流程、图纸模板、技术资料格式统一,将整个卫华技术体系打通,plm系统成功上线实施!part. 02 担当,就是敢挺身而出的魄力在韩晓乾看来,担当不只是“在其位、谋其政”,更是牢记大局意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责任。在韩晓乾负责的plm系统上线攻坚阶段,另一个团队负责的crm项目因crm系统实施公司违约并撤离现场,导致系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韩晓乾在办公室指导员工工作“不管是谁的工作,既然是一个集体,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工作掉到地上。”为确保crm系统的顺利实施,韩晓乾主动接下了crm系统业务设计和外围系统集成,这意味着在保证plm项目按计划推进的同时,他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crm系统的正常运行。韩晓乾带领团队白天与销售、财务等部门讨论业务上线方案、修复系统bug,晚上设计进行crm业务逻辑实现、功能测试、上线部署等,忙完当天的工作已是凌晨,有时还因重大的数据更新和修复工作而通宵加班……这样的工作强度,可见一斑,但就这样,韩晓乾带领团队整整奋战了三个多月,实现了项目登记—凯发k8娱乐平台的技术支持—项目报价—合同签订—项目资金—开票—发货—运输—安装—凯发k8娱乐官网地址的售后服务的全流程管控,终于扭转了crm系统上线的不利局面。2020年卫华又启动了sap-erp项目,韩晓乾作为项目的核心成员参与项目的实施工作,组织项目实施商选型,分析梳理流程,完成了核心业务流程和业务蓝图方案。因为有了plm、crm系统奠定的坚实基础,sap-erp项目在计划的时间内顺利上线,卫华信息化水平再次迈上新台阶!part. 03 担当,就是要有“老黄牛”的奉献精神2020年6月,在卫华承建的起重物流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培育期即将结束之前,省专家在调研卫华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中,指出卫华承建的起重物流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新调整设计。而此时,距离项目培育考核只有半年的时间。韩晓乾再次临危受命,承担起卫华起重物流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工作。“作为卫华人的一份子,我就是工作里的一块砖,哪有需要我就搬去哪。”面对突如其来的调离,韩晓乾并没有抱怨,在交接完手头工作后,便开始了又一段攻坚的征程。 韩晓乾介绍起重物流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2021年4月,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对象考核验收结果的通知》,卫华集团承建的起重物流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核验收,被正式认定为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闻此喜讯,韩晓乾如释重负,“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过程很难,但结果值得。”在此期间,韩晓乾根据高层领导工作部署,借助“起重物流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起重机工作状态进行分析,编制了“长垣起重机指数”,覆盖国内29个省级行政区域及东南亚,反映了国内各省区的起重机作业数据以及制造业工厂内的开工率和生产活跃度,成为经济发展形势的晴雨表,为行业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因为近年来卫华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一个个信息化项目接踵而至。每天的正常下班对他来说,已是奢侈,翻阅韩晓乾的考勤记录,他的出勤几乎每个月都会超出满勤天数。“唯一觉得有点愧疚的是,去年暑假答应带孩子们出去玩几天的,但一直推迟到现在也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自2018年至今,韩晓乾承担和参与多项卫华科技研发项目,组织团队申请15项软件著作权,为卫华的科技研发和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出智慧与力量。凭借对卫华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研究,卫华大数据中心获得5项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实现了卫华信息化在国家级项目和国家级荣誉上跨越式的突破!“在卫华发展的进程中,没有一模一样的路可走,也没有手到擒来的经验可以借鉴,唯有靠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才能在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中开拓出另一片天地。” 韩晓乾深谙信息化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清楚的知道,面对未知的挑战,他们必须勇于担当职责,在勤奋学习中思考,在主动工作中摸索,在固有基础上创新,才能行稳致远。
数千年来,自律,一直被奉为修身最高境界法则。无论是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许衡“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还是曾国藩“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无一不是自律慎独、道德完善的体现。对于卫华股份财务管理中心财管税务部部长崔聪丽来说,自律,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01 自律,是一种责任2009年一毕业,崔聪丽就来到了卫华,她细心严谨、任劳任怨,很快便在同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逐级晋升后,现担任卫华股份财务管理中心财管税务部部长,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经济运行分析、经营计划制定、应收及库存管理、财务信息化等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对时效性、准确性、逻辑性要求非常高。”崔聪丽清晰的知道,作为卫华员工,尤其是处于管理岗位,身上肩负着巨大责任,必须要对公司负责。“向领导提交的报告,如果不是自己认为满意的,是不会提交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从我这里报出去的文件,必须是全力以赴完成的,是自己认为最完善、最准确的。”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正是源于对职责清晰的定位,对工作的严格要求,她的工作时间,早已没有八小时的概念。“就是很自然,当天工作没有做完,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我就应该回去加班。因为我知道,就算不加班,回到家也没有心思做其他事情。”深夜加班指导工作2020年6月份,公司正式成立sap项目组,从各业务部门抽调百余名员工,要求克服一切困难,确保sap系统于12月初全面上线。崔聪丽临危受命,担任sap财务模块执行组长,负责财务模块业务流程梳理、期初数据整理等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随着sap系统上线,公司固有业务模式重塑,财务系统首当其冲。鉴于“长垣模式”的特殊性,公司财务核算模式迎来了巨大变革。一方面,sap项目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同时,财管税务部的管理工作也要兼顾,她分身乏术,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灯火通明的sap系统办公室 “实在坚持不下来的时候,也一度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想到领导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想到办公室的同事主动帮我分担了许多工作,我不能辜负公司对我的信任和大家对我的帮助,这才咬牙坚持了下来。”一天深夜,在她结束sap项目组工作返回办公室时,发现部门的一个小姑娘坐在角落里一边哭着一边加班,崔聪丽心里清楚,因为自己被抽调到sap项目组,无暇顾及部门工作,办公室同事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工作方面的努力和所承受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她。崔聪丽满是心疼,在安抚小姑娘情绪之后,以命令的语气说道,“今天你就不要加班了,回去早点休息,你没完成的工作我来接着做。”连续半年时间,她没有陪孩子度过一个完整周末。“经常是早上上班时孩子还没有醒,晚上加班回去后孩子已经睡了,虽然天天回家,但十天半个月也和孩子见不了面。”在谈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时,她眼神中隐约闪现出一丝遗憾后,转瞬又充满着坚定,“我们努力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呢,也是想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希望他长大以后,做一个积极奋进、努力向上的人。”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2020年12月6日,凝聚着卫华人智慧和汗水、记录着卫华人6个月来奋斗脚印的重要项目——sap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卫华信息化管理水平再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只要工作能够顺利完成,我们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崔聪丽轻描淡写地说道。 02 自律,源于内心的遵循 在崔聪丽入职卫华前,公司已经引入了预算管理,但预算仅仅是费用预算,且仅有事后考核,无事前控制。2010年因为工作调动,她入职子公司,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当时子公司没有预算管理概念,预算直接由财务预算员编制,且没有考核。从管理角度来说,长此以往,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到子公司后,崔聪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个与各部门负责人沟通协调,要求部门指定兼职预算员,负责编制本部门预算,同时建议将部门费用预算完成结果纳入兼职预算员个人绩效考核,希望借此提高部门负责人与兼职预算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变革往往会遭遇阻力,预算管理工作流程调整无形中给兼职预算员增加了工作量,她们对此非常抵触。对此,还曾发生过一件令她印象深刻的小事。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到了规定递交预算表时间,没有一个部门前来递交,她就只能到各个部门去主动收取。“当我快走到某个部门门口,兼职预算员从玻璃窗内看到我,就直接走到门口从里面把办公室门反锁了,怎么敲门都不开。”“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妥协。”她从大局意识出发,积极做好中层管理者以及兼职预算员的思想工作,大家从抗拒,到慢慢理解并接受,到主动提出改进建议,各个部门预算管理意识逐步加强。“作为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管理信息化改革蕴含着数字化治理的先进理念,将实现财政数字化转型,全面助推预算管理再上新台阶。”作为卫华财务管理系统业务骨干,在公司预算管控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处处可见崔聪丽的身影。2014年初,她参与oa报销及费用控制流程的设计开发工作,经过多次讨论、测试、调整、更新,建立满足公司预算管理需要的信息化平台。2017年6月,结合公司预算管理需要,她联合信息中心对预算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在系统运行正常后,编写操作手册,组织培训,并将系统推广至子公司。2020年下半年,随着sap系统上线,为实现与sap系统联接,同时优化预算控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她带领团队重新设计oa系统财务表单,并于2021年初联合信息中心对预算系统进行了第三次开发、完善。“困难只是暂时的,既然决定要做一件事,那就不要想着退缩,遵从自己的内心,勇往直前,就一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她参与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和预算管控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推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成为推动公司实现“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03 自律,在不断学习中获取前进动力 随着卫华不断发展,对财务人员要求也逐渐提高,不再仅仅局限于记账、报税、报销等业务层面,而是希望财务人员更多地融入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些要求对我们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方面来说,我们的价值正在被企业认可,但是从挑战方面来说,确实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财务人员的压力。” 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跟上卫华发展步伐,2018年,在繁忙工作之余,她报名参加了会计师考试,每天加班回家后再坚持学习一至两个小时,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报考的三项科目一次性通过。“通过考试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现在的她,计划在2021年报考税务师,继续提升自己的税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工作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很高,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周期性、重复性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她主动学习研究分析逻辑,编制一整套分析数据收集及自动汇总的报表,供部门员工使用,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也极大地提高了部门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崔聪丽荣获卫华君子之自律奖(右二)“自律源于热爱和坚持。首先我热爱我的工作,愿意为之付出,并愿意迎接未知和挑战。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履行个人对企业的责任,我愿意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在所负责的领域起到引领和推动的作用。”谈到自己荣获卫华君子自律奖的看法,崔聪丽笑着说,“我这个岗位接触不到外来的诱惑,但是我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依靠自己的贡献与价值创造出来的财富,使用起来才会踏实,才会心安理得。”
5月26日,河南省副省长费东斌莅临卫华智能产业园开展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新乡市市长王登喜,新乡市工信局局长杜家武,长垣市委书记秦保建,长垣市市长赵军伟等陪同调研。卫华集团党委书记、总裁俞有飞向费东斌副省长介绍了卫华集团高质量发展情况。 费东斌调研卫华智能产业园 俞有飞介绍卫华智能产业园情况在轻型联合车间,俞有飞向费东斌一行介绍了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的建设背景以及详细规划情况。俞有飞介绍说,卫华集团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化改造的要求,遵循“绿色建筑”、“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建设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打造集科研、生产、办公、生活四位一体的起重装备生产核心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30亿元,总占地面积51.2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智能起重物流装备及配套产品10万台套,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俞有飞介绍说,卫华集团以绿色化、定制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方向为有力抓手,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卫华集团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蝉联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实现了从卫华制造向卫华创造转变、从卫华速度向卫华质量转变、从卫华产品向卫华品牌转变,促进了起重行业的技术进步,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费东斌指导工作在卫华智能产业园,费东斌对卫华的绿色化、定制化、智能化、网络化起重产品,智能生产线等表现出浓厚兴趣,详细了解了相关产品的适用领域、技术性能与优势,并仔细询问起重机产品生产销售等情况。费东斌对卫华集团持续推进绿色、智能、技术三大改造,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做法表示赞扬,并鼓励卫华集团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面向技术前沿和产业前沿,积极发展新业态,争取更多的产品市场份额,为起重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当了解到卫华订单量火爆,车间加班加点赶生产进度时,费东斌叮嘱一定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省发改委、省工信厅有关负责同志及新乡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一级调研员田子超,长垣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闫磊等30余人参加调研。
在一片欢呼声和呐喊声中卫华集团第二届君子文化节系列文体活动圆满收官!此次活动设置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象棋4个比赛项目,共历时7天上演了165场精彩绝伦的大比拼展现了卫华人自强不息、坚韧顽强、永不放弃等良好的君子精神风貌! 俞有飞讲话卫华集团党委书记、总裁俞有飞表示,第二届君子文化节系列体育比赛活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具体践行,也是庆祝卫华集团成立三十三周年的实际行动,希望选手们积极参与,赛出好的水平,赛出好的成绩!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经过火热的对垒与激烈的角逐四个项目的奖项各有其主 俞有飞为乒乓球男子组冠军何秋生、女子组冠军杨若静颁奖卫华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监姚施展为象棋比赛冠军邱利波颁奖 王超杰、郭爱华分别获得羽毛球男单、女单冠军 河南卫华队获得篮球比赛冠军努力付出终有回报恭喜每一位获奖人员!所有参赛队员都付出了汗水、智慧与坚守每一位卫华人都了不起让我们一起回顾下那些精彩的比赛瞬间乒乓球比赛发球、快攻、直板、削球、弧圈…参赛选手们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比赛现场气氛融洽热烈,每一位选手都“乒”尽全力! 羽毛球比赛 选手们英姿飒爽,顽强拼搏,拦网,吊球,扣杀等精彩瞬间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篮球比赛每一支球队的每一位队员,在每一场比赛中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能力,赛场上球员们主动协同,配合默契,以用心防守,准确抢断,犀利的突破一次又一次地引爆现场气氛,全场的欢呼声一波接着一波。 象棋比赛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方寸棋盘间,每一步都是智慧的碰撞,棋手们潜心布局,妙招对阵,举起落定之间,将象棋不断拼搏进取为“兼济天下”的入世精神,讲究礼仪规是“克己复礼”的君子之风展现的淋漓尽致。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赛场上积极进取、永不言败、永争第一的比赛精神还在继续在诚信、创新、奋斗、自律、担当君子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卫华人将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在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中推动各项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千百年来薪火相传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诗经》、《论语》、《周易》等古典经籍对君子有大量精辟的论述和描写圣贤五君子、建安七子、戊戌六君子等众多君子人物闪耀在历史长河中在君子文化引领卫华发展的新征程中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君子人物我们挖掘卫华君子人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他们的谦谦之风、灼灼光华以资砥砺 正如公司的创新理念——创新是卫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2019年卫华君子之创新奖获得者刘永刚说,搞技术研发不能总是跟跑,不能总是重复做同样的工作,卫华要做起重行业的引领者,唯有靠创新去探路!01 初出茅庐 提升效率大显身手刘永刚2004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同年通过校招入职卫华。当时,卫华承接非标产品设计订单非常多,很多项目都是公司首台套研发,没有可参考资料,每设计一台产品都需要大量设计计算和绘图工作,工作量非常大。看到同事们每天都沉溺在繁杂图纸设计中,初出茅庐的刘永刚动起了脑筋:怎样才能提高设计效率?这个想法开始在他脑海中盘旋。他想起在学校时就有老师在参数化绘图和数字化设计方面做过研究,有过利用计算机程序实现自动绘图经验。能不能用这种设计方法,来开发卫华自己的设计程序呢?说干就干,刘永刚带领团队开始自学研发,他们翻阅大量资料,一遍遍反复尝试,研究了多种参数化绘图技术,并与公司制作工艺紧密结合。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刘永刚团队的设计程序研发成功并顺利投入使用,成为卫华技术系统数字化设计雏形。2009年,在卫华承接英国谢菲尔德项目中,为使客户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公司产品,刘永刚在工作之余,用三维技术为产品做了三维模型,使产品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示。方案评审时,英方客户看到我们使用三维设计展示产品,对卫华技术实力赞不绝口,频频竖起大拇指,方案也顺利通过评审。有了这次成功经验,公司便开始着手建立卫华起重三维数据库,将主要产品进行三维化整理,经过不断升级完善优化,每种类型产品都能在资料库中找到直观的三维设计。2013年,刘永刚团队又开发了三维非标设计程序,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程序与数据库链接,完成配置选型,实现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将三维图纸展示给客户。02 举一反三 助力新品标准问世初入公司时,刘永刚按常规技术标准,为投标项目设计了一台75t桥式起重机。谁料图纸设计完成后,该项目业务经理竟然急匆匆找到他,说方案中起重机的整机总重量不对。听到这个消息,刘永刚心里一惊:难道是自己把整机总重量计算错了?他立刻去标准库查询,结果显示方案里整机总重量没有一点问题。但业务经理却斩钉截铁的说,客户反馈目前设计方案至少要优化30t才能达到要求。刘永刚和同事们进行讨论后一致认为,按照标准在原有基础上优化30t根本不可能实现。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业务经理找到了当时卫华技术负责人。了解事情原委后,技术负责人在阅参考大量资料后,完成了卫华第一份新型桥式起重机投标图纸——公司原标准总重量95t,而技术负责人设计的新型方案总重仅65t,重量整整下降了30t!按照当时报价,优化后的产品,成本节约30万元,占总报价的1/4。新方案最终一举中标,这极大地触动了刘永刚,让他深刻体会到做技术研发,只有用技术实力让项目中标,为公司创造价值,才称得上优秀设计人员。在公司领导支持下,刘永刚带领技术团队趁热打铁,进行一系列研发拓展。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有零部件图纸,大到梁盒结构,小到吊钩垫片,都要进行详细计算和设计,仅一个吊钩组就需要画出二三十张图纸。在大家共同坚持和努力下,设计团队将电厂行业5t-250t系列图纸全部设计完成,并陆续将各类新型桥机形成了完整系列,充实到公司标准库里。目前卫华标准产品库资料已十分完善,由于刘永刚采用轻量化设计思想,该系列产品也迅速得到了市场认可。刘永刚介绍说,卫华自主研发制造的新型桥机重量可降低25%-30%,使车间高度、能耗得到大幅降低,极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凭借着新型桥机系列配置、性能优势,卫华逐步踏进风电、航空、航天等以前触及不到的高端制造领域。目前,新型桥机在桥机合同中,早已占据半壁江山。03 坚持创新 展示中国智造实力卫华出口英国谢菲尔德250t桥式起重机2009年,卫华承接了英国谢菲尔德250t桥式起重机项目,期间的一波三折,刘永刚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说,项目完整执行下来,让他理解了“创新是卫华的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谢菲尔德项目的锻造车间建于1840年,属于当地的“历史文物”,客户要求起重机在满足工况条件前提下不能破坏车间结构。原车间仅有一台75t桥机,起重机安装总高度仅3400mm,由于车间高度,轮边宽度等条件极其苛刻,英方在进行全球招标时一度非常困难。客户带团队先后咨询过科尼、德马格等国际大牌起重机制造厂家,还亲临中国多家起重机企业交流,均因空间太小无法实现。就在英方团队一无所获即将离开中国时,有同行推荐了卫华,称卫华作为中国新生代起重明星,拥有相当强的技术实力,不妨去试试。在英方团队来卫华参观的同时,刘永刚就开始带领团队对项目技术方案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令人失望:卫华做过的250t产品最低高度4400mm,而对方要求低于3400mm,高度相差整整1000mm!这对当时的机械工程而言,是几乎不可能翻越的“珠峰”。但客户不远万里越洋到访,本着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的想法,刘永刚又与对方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其车间工艺布局及实际需求等信息后,表示可以尝试设计,一周后给客户答复。交流结束后,刘永刚立即按照客户设定的高度、轮压、结构等要求进行反复计算,连夜设计布置,终于,在第三天将产品方案成功布置了出来。有了产品布置方案,刘永刚内心还是兴奋不起来,反而充满了忐忑,毕竟国际起重龙头尚无法完成,自己琢磨出来的布置就能够满足客户实际需求吗?带着满腹不确定和刚布置好的图纸,刘永刚走进了时任分管技术系统负责人龙宏欣的办公室,将产品设计理念和自己内心顾虑一一作了汇报。在详细查看图纸并了解所有情况后,龙宏欣对刘永刚的产品方案高度认可,当即大手一挥:“设计方案就按你的思路,尽管放手去做,公司鼓励新产品研发,不要有任何顾虑。”得到了领导许可,刘永刚立即着手细化方案,一周时间内将方案发送至客户。收到了技术方案,本来还在犯愁的英方团队非常高兴,立刻飞往中国,与卫华进行二次谈判交流。这时,英国客户又发现了另一个棘手的难题——轨道外侧边距过窄。按照设计方案,轨道外侧边距需要在400mm-450mm的距离,但谢菲尔德项目车间只有270mm。面对这一困境,英方团队显得十分沮丧,请求卫华再想想办法。此时的刘永刚,似乎已经喜欢上这种硬骨头一点点被啃掉的感觉,于是他决定再摸索尝试新的结构布置。通过多次探索,终于研究出可行方案,达到了项目要求。英方收到消息后欣喜过望,马上召集技术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结果令人非常满意,第三次飞赴中国,与卫华迅速签订合同。产品在英国安装完毕后,进行了静载、动载、超载三次实验,均运行平稳,无一差错。顺利通过验收后,英方技术总负责人连连摇头感叹:“中国方案解决了问题,我们英国真的退步了!”随后,在英方技术负责人的引见下,该公司总经理接待了刘永刚一行,对卫华技术创新水平及产品设备十分赞赏,并表示期待与卫华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刘永刚(中)与技术团队部分人员合影从三亩地到智能产业园,从小作坊到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卫华以技术引领、以创新开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背后,离不开刘永刚和技术团队这群“探路者”的默默付出与努力坚持。在卫华工作的十几年中,刘永刚始终没有忘记作为技术人员的初心。“崇尚创新、包容失败,公司有着非常好的创新氛围。”刘永刚说,他和他的团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需要不断丰满羽翼,还需要不断探索开路,用智慧和创新让卫华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